非遗讲坛|探寻非遗魅力,领略匠心风采
往期回顾
1.“绎时代风貌,绘姑苏色彩” | PPT模板设计大赛等你参加!
水韵江苏,钟灵毓秀
流转千年,人文情深
稻花香里说非遗,听取匠心一片
时光清浅,辅以佳茗
小调婉转,细品非遗
你看
刀工绝技苏州核雕
慢敲细打江阴补锅
机杼天工南京云锦
它们都璀璨在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
讲述着中华故事
刀工绝技·苏州核雕
(音频:文学院研究生 侯新颖)
|
人物核雕
核雕之核,明时只为桃核、杏核,清乾隆年间又见橄榄核、胡核和桃核。但一直以来不变的,是核雕艺人随物赋形以求“巧”,精雕细琢而成“器”的匠心。器成而后待价,更盼一位赏识之人,经其摩挲把玩再获添似玉似釉之光泽,这方寸之物才算有了恢宏气势。
颇具光泽的核雕
苏州光福的舟山村是近代核雕的发源地,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,舟山村就形成了规模化生产。近十余年来,更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,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,苏州核雕迎来了复兴期。目前占据了国内市场的80%。2008年,以舟山核雕为代表的光福核雕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2009年,舟山核雕大师宋水官的核舟《乘风破浪》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“山花奖”;周建明大师的核雕作品连续3年荣获全国民间工艺金奖。
核雕大师宋水官
在工业飞速发展的当下
核雕艺术家们仍然坚持手作传承
这并非墨守成规
而是保持人与自然
人与艺术原本的纯真和亲近
核雕不是商品
而是我们正在忘却的那份平凡生活里的精致
慢敲细打·江阴补锅
(音频:文学院研究生 侯新颖)
|
民间补锅者
“补锅”二字听起来是件粗活,动起手来却大有讲究。补小洞需先找到合适大小的碎铁,避免不必要的浪费,而后将铁块放进坩埚里,烧起泥炉,拉动风箱,待铁块熔为铁水后舀出一勺,倒在撒了土灰隔热的碎布上,再迅速送向铁锅之下,按在小洞上,最后用砂纸顺着锅面搓滑摩擦,待铁水凝固,一个平整贴合的铁印才终于出现。补大洞和补小洞的流程大差不差,但大洞无法直接使用铁水浇补,需要用到铁片补丁,铁补丁的边缘又要和锅子的漏洞相吻合,对齐后再浇入铁水补平接口,这算得上简单的焊接。补好的锅还不能直接送还,必须先过了补锅师傅装水检测这关。
民间补锅者
家住江阴长泾的陈金和是江阴补锅技艺的非遗传承人,年近八十的他身板硬朗,补起锅来毫不费力。长泾镇的民俗陈列馆中存放着陈金和补锅的用具,他补锅时有自己的讲究,不用单一的碎铁快,而是用铁、锡、铝等多种金属一起熔成合金,合金里不同金属的熔点和硬度不同,附着力比单一的铁要好很多,这样补出来的锅和盆更加结实、耐用。如今,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,物资丰裕,锅碗瓢盆更是不在话下,陈金和虽未忘却这身技艺,却也终于无“锅”可补。
民间补锅者
补锅中所含的液体粘合术、合金工艺、金属焊接等,仍作为基础技术支撑着当代社会的工业发展。因此,非遗保护从来不是强行挽留,而是需要我们在传承中思考,如何让古老的智慧在新的时代里散发出耀眼如昨的光和热。
机杼天工·南京云锦
(音频:文学院研究生 侯新颖)
|
云锦艺术品
南京云锦自诞生以来,就为皇室贵族所享用,极尽富丽华贵之态。又因其得体考究的取材用料、精致细密的织造工艺、绚烂瑰丽的花纹图案和高端典雅的剪裁设计等特点而闻名于世,位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,被公认为“中华一绝”。一件精品云锦的脱颖而出,不仅需要经过复杂的生产工序,还需注入无数匠人的心思热爱。
云锦制作的皇家仪仗
晚明诗人吴梅村的一首《望江南》这样写道:江南好,机杼夺天工。孔雀妆花云锦烂,冰蚕吐凤雾绡空,新样小团龙。寥寥数语间,便将南京云锦的巧夺天工呈现得淋漓尽致,尽显中华独特魅力。
小团龙是云锦最具代表性的纹样
南京云锦非遗传承人金文曾被誉为“织造龙袍第一人”,他在传统技艺日渐衰落的时候,仍孤独坚守,传承着云锦技术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云锦研究所曾与北京定陵签订合同要求复制龙袍,但当时无人敢做,在毫无经验可言的情况下,金文一个人反复探索和修改,克服种种困难,成功复制出龙袍,并获得当时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高奖“珍品金杯奖”,还被国家科委作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,送展日本筑波国际博览会,享誉海外。
南京云锦非遗传承人金文
千百年岁月流淌,云锦早已超越了作为衣着服饰的意义。在各种传统织绣品逐渐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的当下,它仍坚守提花木机手作织造,在一锤一打里、一针一线间,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美与深邃,成就了真正华贵炫丽的艺术品。
寻根
撑一枝长篙
向文化更深处漫步
逐梦
驾一叶扁舟
向多维创新处奔跑
薪火相传,品味非遗
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
感受其独特的江南魅力
体悟大国工匠的传承精神
欢迎在下方留言
说出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
第二名将获得蕉下太阳伞第三名将获得充电宝你的想法💡我们听得到!
责任编辑 | 魏亚璇
审核 | 胡玮 丁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