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原文
其他

非遗讲坛|探寻非遗魅力,领略匠心风采

往期回顾

1.“绎时代风貌,绘姑苏色彩”  | PPT模板设计大赛等你参加!

2.科普讲坛(六) |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“学术诚信”讲座周一见!

3.秋实果茂,与君共勉 | 学术论文展系列(二)

4.润泽经典,笔墨争鸣 | 书单和推荐理由,这里全都有!

5. 科普讲坛(五) | “医韵风华,医者仁心”援鄂医生面对




水韵江苏,钟灵毓秀

流转千年,人文情深

稻花香里说非遗,听取匠心一片

时光清浅,辅以佳茗

小调婉转,细品非遗

你看

刀工绝技苏州核雕

慢敲细打江阴补锅

机杼天工南京云锦

它们都璀璨在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

讲述着中华故事





刀工绝技·苏州核雕


(音频:文学院研究生 侯新颖)



_

   核雕是苏州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,明末散文大家魏学洢于《核舟记》中生动描述道:“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,能以径寸之木,为宫室、器皿、人物,以至鸟兽、木石,罔不因势象形,各具情态。”


_


人物核雕





    核雕之核,明时只为桃核、杏核,清乾隆年间又见橄榄核、胡核和桃核。但一直以来不变的,是核雕艺人随物赋形以求“巧”,精雕细琢而成“器”匠心。器成而后待价,更盼一位赏识之人,经其摩挲把玩再获添似玉似釉之光泽,这方寸之物才算有了恢宏气势。





颇具光泽的核雕






    苏州光福的舟山村是近代核雕的发源地,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,舟山村就形成了规模化生产。近十余年来,更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,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,苏州核雕迎来了复兴期。目前占据了国内市场的80%。2008年,以舟山核雕为代表的光福核雕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2009年,舟山核雕大师宋水官的核舟《乘风破浪》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“山花奖”;周建明大师的核雕作品连续3年荣获全国民间工艺金奖。





核雕大师宋水官


在工业飞速发展的当下

核雕艺术家们仍然坚持手作传承

这并非墨守成规

而是保持人与自然

人与艺术原本的纯真和亲近

核雕不是商品

而是我们正在忘却的那份平凡生活里的精致







慢敲细打·江阴补锅


(音频:文学院研究生 侯新颖



_

    在江苏江阴,有这样一项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补锅。补锅是个精细活儿,有的锅用了多年,锅底只剩薄薄的一层,补丁太厚容易将周围的锅底撑破,补丁过薄又会导致锅底补得不严;铁锅常年架在火上,受热不均会使锅底炸裂,于是补锅要补得平整、光滑、严丝合缝


_


民间补锅者





    “补锅”二字听起来是件粗活,动起手来却大有讲究。补小洞需先找到合适大小的碎铁,避免不必要的浪费,而后将铁块放进坩埚里,烧起泥炉,拉动风箱,待铁块熔为铁水后舀出一勺,倒在撒了土灰隔热的碎布上,再迅速送向铁锅之下,按在小洞上,最后用砂纸顺着锅面搓滑摩擦,待铁水凝固,一个平整贴合的铁印才终于出现。补大洞和补小洞的流程大差不差,但大洞无法直接使用铁水浇补,需要用到铁片补丁,铁补丁的边缘又要和锅子的漏洞相吻合,对齐后再浇入铁水补平接口,这算得上简单的焊接。补好的锅还不能直接送还,必须先过了补锅师傅装水检测这关。





民间补锅者





    家住江阴长泾的陈金和是江阴补锅技艺的非遗传承人,年近八十的他身板硬朗,补起锅来毫不费力。长泾镇的民俗陈列馆中存放着陈金和补锅的用具,他补锅时有自己的讲究,不用单一的碎铁快,而是用铁、锡、铝等多种金属一起熔成合金,合金里不同金属的熔点和硬度不同,附着力比单一的铁要好很多,这样补出来的锅和盆更加结实、耐用。如今,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,物资丰裕,锅碗瓢盆更是不在话下,陈金和虽未忘却这身技艺,却也终于无“锅”可补。





民间补锅者


    补锅中所含的液体粘合术、合金工艺、金属焊接等,仍作为基础技术支撑着当代社会的工业发展。因此,非遗保护从来不是强行挽留,而是需要我们在传承中思考,如何让古老的智慧在新的时代里散发出耀眼如昨的光和热。







机杼天工·南京云锦


(音频:文学院研究生 侯新颖



_

     “千丝万缕巧匠意,人间春色从始新。”草长莺飞,芳菲渐尽,贪恋春色的人用丝线记录下这春光的盛会,春色便跃于云锦之上。重工织绣的云锦融汇了无数细巧的心思,是民族文化最惊艳的表达。在代代传承里,云锦用每一根丝线诠释着关于时光的故事。


_


云锦艺术品





    南京云锦自诞生以来,就为皇室贵族所享用,极尽富丽华贵之态。又因其得体考究的取材用料、精致细密的织造工艺、绚烂瑰丽的花纹图案和高端典雅的剪裁设计等特点而闻名于世,位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,被公认为“中华一绝”。一件精品云锦的脱颖而出,不仅需要经过复杂的生产工序,还需注入无数匠人的心思热爱。






云锦制作的皇家仪仗






    晚明诗人吴梅村的一首《望江南》这样写道:江南好,机杼夺天工。孔雀妆花云锦烂,冰蚕吐凤雾绡空,新样小团龙。寥寥数语间,便将南京云锦的巧夺天工呈现得淋漓尽致,尽显中华独特魅力。






小团龙是云锦最具代表性的纹样






    南京云锦非遗传承人金文曾被誉为“织造龙袍第一人”,他在传统技艺日渐衰落的时候,仍孤独坚守,传承着云锦技术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云锦研究所曾与北京定陵签订合同要求复制龙袍,但当时无人敢做,在毫无经验可言的情况下,金文一个人反复探索和修改,克服种种困难,成功复制出龙袍,并获得当时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高奖“珍品金杯奖”,还被国家科委作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,送展日本筑波国际博览会,享誉海外。






南京云锦非遗传承人金文






    千百年岁月流淌,云锦早已超越了作为衣着服饰的意义。在各种传统织绣品逐渐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的当下,它仍坚守提花木机手作织造,在一锤一打里、一针一线间,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美与深邃,成就了真正华贵炫丽的艺术品。








寻根

撑一枝长篙

文化更深处漫步

逐梦

驾一叶扁舟

多维创新处奔跑

薪火相传,品味非遗

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

感受其独特的江南魅力

体悟大国工匠传承精神




欢迎在下方留言

说出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

截止5月20日入选并且点赞前三名的同学
将获得精美奖品 
第一名将获得舒客电动牙刷
第二名将获得蕉下太阳伞第三名将获得充电宝你的想法💡我们听得到!

    


 
文案 |  衣俊达 张萌萌 高宇 何一尘 杨晓琳 蒋玲

责任编辑 | 魏亚璇

审核 | 胡玮 丁宁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